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 [复制链接]

9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我国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回顾75年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75年来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21世纪》:应该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75年来摸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
张占斌: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是一种文明进步,是一个发展目标追求。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并不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专利。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从器物、制度到思想层面的探索可以归结为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但由于没有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探索现代化,也没有尊重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道路最终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学习模仿转变为借鉴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理论形态转变成现实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走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现代化任务进一步加以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新中国成立75年的历史实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虽然有过曲折,但总体看仍然是大局和主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伟大事业。
强大的改革决心和坚定意志《21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什么是关键时期,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做什么?
张占斌:这个关键时期就关键在我们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这“三个面对”也表达了现在是中华民族很要紧的时期,我们必须高举旗帜,必须万众一心,必须稳中求进,必须自强向上,坚定不移地把我们的事情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要特别注重和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决定》特别强调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要特别注重和强调制度的建设完善。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同时也要从实效出发,以是否适当、是否管用作为制度建设的标准。该完善的制度要完善,该改的要改,该废止也要废止。制度建设中要注重适当“留白”,给社会和市场一个探索的空间。
要特别注重和强调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也是我们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需要。
要特别注重和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决定》要求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全会共提出三百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许多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完善问题。明确时间表,表明了强大的改革决心和坚定意志。可以说面对关键时期,是自加压力,一切工作尽量往前做,尽量争取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用强大的改革毅力和强大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它。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应该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迈出了关键性、决定性的步伐。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建立有效市场;另一方面,要打造有为政府。《决定》强调了市场要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还提及要“弥补市场失灵”。“管得住”,本意是希望政府能够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是管住市场中那些不好的部分,而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一刀切”。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实际上是“管得好”,这对有为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对市场经济规律性理解和认识。
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决定》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决定》中有多处提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还多处提及对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的统一要求和期盼,也提出了很多保护民营经济的改革措施,比如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21世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任重道远,但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面向未来如何增强发展新动能?
张占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注入新动能。但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动能势头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经济上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运行出现分化,大循环存在堵点、痛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我们怎样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那就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使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了新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常与技术进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制度环境的优化等相关。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系在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生产的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瞄准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也要很好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要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认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搭建“政产学研金”大合作平台,强化金融对高技术的支撑。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打造全球性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开放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们要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相关方面的体制改革,处理好各种关系,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非常迫切。这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展望未来,期盼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新动能。
933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创意玩法 更多玩法>
玩家测评 加入测评>
统计
本周明星用户
  • admin
    发帖达人
    admin

    每天发N帖,记录在社区成长的点滴

  • 嘉嘉嘉
    火爆写手
    嘉嘉嘉

    敏锐洞察者,产品达人,激情小马达,新晋大神。

  • 彭明
    人文骚客
    彭明

    博古通今,人肉百科全书,文人气息浓郁的本宝宝。

发表主题 回复

加入贴单

贴单,为家庭互联网而生

Copyright 2015-2024 贴单网 陕ICP备2023003579号 All Rights Reserved